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當時,鬱低迦尊者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稽首佛足,然後起身恭敬的退坐在一旁,開口向佛陀請法:「善哉啊!世尊!

在佛經中常會看到這樣的經句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年輕時沒知識,常想這是什麼地方呀?好拗口!年歲漸長,看了幾本講佛法的書,看了一點點佛經,才知道祇樹給孤獨園背後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世界佛之旅 帶你到聖地朝聖 跳到主文 印度八大聖地 中國四大名山 日本高野山 佛教朝聖就找世界佛之旅02-25811325 部落格全站分類:休閒旅遊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行腳弘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道場,它的由來也有一段殊勝的因緣。 波斯匿王統治的舍衛國,在城外幾里的地方,有座奇花異樹、林木蔥鬱的美麗林園,是太子 祇陀私人所擁有,也是太子最流

按一下以檢視

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舍衛國,他買下了一處風景優美的林地奉獻給僧 便以「祇樹」及「給孤獨」二名合稱這座美麗的園林為「祇樹給孤獨園」,也就是經典 , 走入這座遍布花草的區域,就是舍衛國Sravasti 最重的核心地帶了,前方這片區域為祇

《阿彌陀經》要義(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

波羅奈人身貿供養緣品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國中有大長者。生一男兒。面首端正。既生數日。復能言語。問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復更問曰。尊者舍利弗阿難等。悉為在

給孤獨長者依其福報,用黃金鋪地,太子為他的精神所感動,還剩一塊時,對他說:既然您買地供佛,剩下的地不用鋪了,讓我也供養佛吧。祗樹給孤獨園在捨衛國,而捨衛國在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講經著書住了24年。

雜阿含(五九三)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給孤獨長者疾病命終。生兜率天。為兜率天子。作是 雜阿含593經記載給孤獨長者投生兜率天,而兜率天位於欲界,這與1030經記載長者已得阿那含果是不相應的,為什麼呢?

 · PDF 檔案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 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難曰。汝今諦聽我有六字大明陀羅尼。能消災患增益壽命。汝 若受持非但自身。復令四眾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長夜安隱遠離眾苦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記得佛陀在講這部經的時候, 是在印度的西北方, 國名叫舍衛國, 舍衛國皇宮附近有一花園名叫「祇樹給孤獨園」, 為什麼會取這個名稱呢?

《雜阿含》80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1。何等為五?住於淨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於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第一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衹樹給孤獨園-阿難菩提樹 佛陀的房間 宣說阿彌陀經的說法台 這個「衹樹給孤獨園」,這個裡面有一段故事,我們在此地簡單地給諸位介紹。這個「衹」是「衹陀太子」,衹樹給孤獨園。這個衹陀太子就是波斯

(五)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舍衛國乃波斯匿王的王都,祇指祇陀太子,其花園被給孤獨長者以黃金布地而買了,惟有園中之樹不能布金,仍屬祇陀太子所有。二人合力築成精舍,供養世尊,故稱祇樹給孤獨園,是講經之處,乃六種成就中之處所成就。

祇樹花林窟(地名)祇樹給孤獨園也。長阿含經一曰:「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俱利窟俱利窟(Kareri-kutikā)(巴),譯為花林窟,為祇園精舍中之一建築物。起 祇樹花林窟 : 祇樹給孤獨園、祇園精舍、花林小屋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九)厭離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雜阿含經卷第三 五 、本經敘說五受陰之集與滅。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是那五種呢?就是令人貪著煩惱的物質現象,和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

印度之五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沒有布施的我 沒有布施的物 沒有受施的他 《金剛經》的緣起 空性的領納 在這裡 圓滿 給孤獨長者以黃金鋪地取得祇陀太子林園,感動祇陀太子也以樹林共同供養佛陀,祇園精舍是佛陀講述般苦空性甚深智慧的說法處。

舍衛城中,有一大臣名為須達,因樂善好施,常幫助孤苦無依的人,所以城中人民皆尊稱他為「給孤獨長者」。長者見佛聞法後,歡喜無量,隨即買下太子的祇陀園,欲供養佛陀,成就精舍。有一天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前往祇陀園,舍利弗欣然微笑的對須達長者說:「因你布施的因緣,現在在六欲天中

新浪部落,個人部落,部落格,祇樹給孤獨園 以上刊載之內容,包含:圖片、文章、音樂、影音等,皆為部落長個人提供,不代表

杂阿含经修学笔记.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 26人阅读|次下载 杂阿含经修学笔记.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雜阿含經修學筆記 第卅一經 《雜阿含經》卷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

舍衛國這個大城市,在城市裡建了一個道場,一般講祇園精舍,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法,這個精舍怎麼來的?下面就講「祇樹給孤獨園」。 「祇樹」指這個國家的太子,他將來可以繼承王位,地位很高,太子的名字叫祇陀–祇陀太子。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肆.釋文B2.時主及處【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一時」:就是這一個時候,

那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隨侍左右。 有一天,已到了吃飯的時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飯缽,帶領著弟子們走進舍衛城去乞食。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乞食後,回到給孤獨園中。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了義集註】(上) 第一品 法會因由 說法聚會 由此起因 【原文】: 文/悟覺妙天禪師 編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註】:

14/2/2014 · 今日的舍衛國,地理上被劃分成Saheth和Maheth兩個村落,因此當地人又稱為Saheth Maheth。在佛教聖地中,舍衛國,或稱舍衛城,或許是台灣的佛教徒中最耳熟能詳的聖地。因為,阿彌陀經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原文: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

【給孤獨園】的意思是什麼?【給孤獨園】是什麼意思?【給孤獨園】的意思是:給孤獨園gěi gū dú yuán佛教聖地名。給孤獨長者在王舍城聽釋迦佛說法,遂歸依之,因請佛至舍衛城,出巨金購祇陀太子之園林,為佛說法地,故稱。也稱祇樹給孤獨園。省稱祇園、給孤園、給園。

祇樹給孤獨園 詳細內容 發佈於:2010-07-04, 週日 22:38 從前舍衛國有一個有財、有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名叫須達多。他時常周濟窮苦的人。所以人們都叫他給孤獨長者。 那個時候,舍衛國的國王,有一位太子,名叫祇陀。

增壹阿含經 (十念品第二) (一)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便成神通去眾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 云何為一法?所謂念佛。 當善修行當廣演布,便成神通去眾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

雜阿含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三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PDF 檔案

金剛經白話註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金剛經白話註解 -2- 如是我聞。一時2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3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4 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5 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7/7/2017 ·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第一最空法汝等善思念之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 彼云何名第一最空之法 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 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 除假號法因緣法 云何假號因緣 ⑵ 所謂 是有則有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行腳弘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道場,它的由來也有一段殊勝的因緣。 波斯匿王統治的舍衛國,在城外幾裡的地方,有座奇花異樹、林木蔥鬱的美麗林園,是太子 祇陀私人所擁有,也是太子最流

北傳:雜阿含88經,別譯雜阿含88經 南傳:相應部7相應19經 關涉主題:生活/奉養父母 (更新) : ,, : ,

菩薩四法經典選輯 海濤法師選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已得無量善利,當求無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間無等等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雜阿含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

今日的舍衛國,地理上被劃分成Saheth和Maheth兩個村落,因此當地人又稱為Saheth Maheth。在佛教聖地中,舍衛國,或稱舍衛城,或許是台灣的佛教徒中最耳熟能詳的聖地。因為,阿彌陀經的第一句話就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0. 【釋經文】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我相信,這個禮拜有幾個人知道我跟蓮火上師有一個秘密的行動,我跟蓮火上師是星期一到香港,今天才回來,今天差不多一點多才從香港回到西雅圖。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畜生、餓鬼、地獄罪。若生人中,狂愚癡惑,不識真偽,所謂飲酒也。諸比丘!若有人心好飲酒,所生之處,無有智慧,常懷愚癡。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常隨弟子有千二百五十人。當時,城中有一位大富長者的夫人產下一男兒,名為金財。小兒相貌端正殊特,世間無人可比。小兒出生時緊握兩拳,父母覺得奇怪,就掰開小兒的兩個拳頭,看見兩手握有二枚金錢,父母歡喜將二枚金錢拿走,拿走後,小兒兩手原處

附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了義集註】 第一品 法會因由 說法聚會 由此起因 文/悟覺妙天禪師 編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 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釋尊食時,著衣持鉢,RECOVERY 入舍衛大城乞食。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 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 聞世尊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 孤獨園。 聞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 面,白佛言:「世尊! 我聞世尊自記說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人傳者,得非虛妄過長 說耶?

譬如田夫有好田苗,其守田者懶惰放逸,欄牛噉食;愚癡凡夫亦復如是。六觸入處,乃至放逸亦復如是。 「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欄牛不暴,設復入田,盡驅令出;所謂若心、若意、若識,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善自攝護,盡心令滅。